在大埔宏福苑,這個擁有超過41年歷史的住宅小區,今年初通過了一項高達3.3億元的維修計劃,卻引發了業主們的激烈反對。根據最新通報,所有1984戶住戶將被要求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分六期繳交約15萬至19萬元的維修費用。這一消息讓許多業主感到震驚,並認為這筆費用過於龐大,難以承擔。
據了解,維修方案中包括了外牆的全面打鑿和重新鋪設防水塗料的計劃。雖然方案三的報價較其他選項昂貴,仍然選擇了這一方案,然而由於承建商無法獲得所需的“紙皮石”,最終決定改用“24吋瓦仔”作為替代材料,這一變更也進一步引發了業主的不滿。
隨著維修計劃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組織起來,對這一決策提出質疑,甚至收集了5%的業主簽名以表達不滿。許多住戶認為,這樣的維修費用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還可能導致部分業主無法承擔,最終可能影響整個社區的和諧與穩定。
這一事件不僅反映出社區居民對於維修費用的敏感,還揭示了過去對於老舊住宅的維護與管理問題。隨著樓齡增長,許多老舊住宅面臨著類似的維修挑戰,如何合理分攤維修費用、選擇合適的材料和方案,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社區的會議上,業主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並希望能夠與法團進一步溝通,以達成更合理的維修方案。他們呼籲法團在未來的決策中,加強透明度,讓住戶有更多的發聲權,並考慮到每位業主的經濟承受能力。
隨著爭議的持續,業主們的集體行動可能會對未來的維修計劃產生重大的影響。如何在維護社區安全與保障業主權益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法團和業主共同面對的挑戰。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及時的溝通與合理的協商是解決社區問題的關鍵,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