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義

香港著名英語教師劉家傑在加拿大逝世,享年82歲

在香港教育界傳來噩耗,著名英語教師劉家傑於本月22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逝世,享年82歲。劉家傑以其優雅的形象和專業的英語教學風格,深受廣大觀眾和學生的喜愛,尤其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他的英語教學節目更是家喻戶曉。 劉家傑的教學事業始於80年代,他曾主持多屆校際常識問答比賽,並在港台擔任新聞主播及節目主持。其主持的《英語一分鐘》及《鏗鏘集》等節目,讓無數觀眾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提升語言能力。劉家傑的教學方式不僅富有趣味性,更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這使得他在教育界的地位不可小覷。 在90年代末期,劉家傑選擇移居加拿大,隨後鮮有消息傳出,許多人對他的下落充滿好奇。直到今日,社交媒體上傳出他逝世的消息,讓眾多曾經受教於他的學生們感到震驚和悲痛。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劉家傑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對英語文化的熱愛與分享。 劉家傑在教育界的貢獻不容忽視,他不僅是英語教師,更是一位啟蒙者,激勵了無數年輕人追求知識,拓展視野。他的離世不僅是教育界的損失,更是整個社會的一大損失。許多曾經受他教導的學生們和同事們紛紛表達哀悼之情,感謝他在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劉家傑的逝世,讓人們再次反思教育的意義。他不只是傳授語言,他更教會了學生如何去看待世界、思考問題。這樣的教育精神,將在他所培養的學生心中永存。劉家傑的影響力將持續在未來的學子中發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卓越。 在此,我們寄予最深的哀悼,願劉家傑在另一個世界安息。

香港著名英語教師劉家傑在加拿大逝世,享年82歲 Read More »

蕭翔文:從低潮到帕運舞台的幽默之旅

在運動的世界裡,面對挑戰與困難,蕭翔文以幽默的態度走過了屬於自己的艱辛旅程。曾經,他以自嘲的方式看待自己,甚至開玩笑地說:“我可以往身障選手發展。”當這句話化為現實,蕭翔文站上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舞台,這一刻不僅是個人的勝利,也是對過往低潮的最佳回應。 蕭翔文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低潮並不代表結束,而是轉機的開始。身為一名身障運動員,他經歷了不少挫折與挑戰,然而,他從未讓這些困難阻擋自己的夢想。相反地,他選擇以幽默的方式面對,並將這種態度延伸至運動生涯之中。 在談到自己參加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經歷時,蕭翔文帶著輕鬆的語氣,回憶起當初的心路歷程。他的自我調侃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是向社會大眾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對於許多人來說,帕運不僅是比賽的舞台,更是展示自我與超越極限的機會。 這樣的心態不僅幫助了蕭翔文,也啟發了身邊的許多人。隨著社會對於身障運動員的認識逐漸加深,這些勇敢追夢的選手們不再被視為弱者,而是如同蕭翔文一般,以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更多人。透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了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對生活的熱愛。 如今,蕭翔文已經不再是那個在低潮中自嘲的自己,他在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舞台上,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榜樣。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只要保持幽默與堅持,就一定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蕭翔文:從低潮到帕運舞台的幽默之旅 Read More »

余慕蓮捐贈遺產心願公開,展現無私大愛

在香港演藝圈中,資深藝人余慕蓮(魚毛)以其豐富的演出經歷和深厚的人情味著稱。近期,87歲的她在接受訪問時談及自身的健康狀況,表示由於近年來身體狀況不佳,包括患上肺纖維化等重大疾病,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妥善安排自己的遺產分配。這位曾經讓無數觀眾感動的藝人,將部分遺產捐贈給工業傷亡權益會,展現出她對社會的關懷與愛心。 余慕蓮在節目《東張西望》中透露,她的健康狀況曾經一度危急,甚至住進了深切治療部,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她的病情令她倍感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因此希望能夠在自己有生之年,為未來做好安排。她提到,這次捐贈的決定,主要是希望能幫助那些遭遇工業意外的職業傷病者,讓他們能夠獲得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工業傷亡權益會對余慕蓮的捐贈表示衷心的感謝,並承諾會善用這筆善款,繼續為職業傷病者提供必要的支援。這樣的舉動不僅是對社會的回饋,也展現了余慕蓮的無私精神,讓人對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她的演藝生涯中,余慕蓮曾經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深受觀眾喜愛。這次的捐贈行為,無疑是她人生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意味著她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能夠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儘管她的身體狀況不如以往。 余慕蓮的故事告訴我們,愛與關懷並不因年齡而減少。她用自己的行動,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也讓更多人關注到工業傷病者的現狀。這位演藝圈的資深藝人,無疑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榜樣。面對生命的無常,她選擇用愛來延續自己的影響力,這樣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

余慕蓮捐贈遺產心願公開,展現無私大愛 Read More »

詩人醫師曾貴海追思禮拜,賴清德總統致敬其綠色貢獻

在高雄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今天(24日)舉行了一場感人至深的告別追思禮拜,紀念被譽為「南台灣綠色教父」的詩人醫師曾貴海。曾醫師於本月6日辭世,享年78歲,他的離世令許多關心社會及環境議題的人感到無比惋惜。追思禮拜上,總統賴清德率領多位政府官員,包括監察院院長陳菊、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文化部部長李遠及高雄市市長陳其邁等人,出席表達對曾醫師的敬意與懷念。 賴清德總統在致詞中提到,曾貴海醫師不僅是一位醫療專家,更是一位致力於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益的先驅。曾醫師在其一生中,以詩歌傳遞對土地的熱愛,並以實際行動推動綠色運動,對台灣的社會與環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總統賴清德特別頒發了褒揚令,並追封曾貴海為國策顧問,以表彰他對社會的貢獻。 曾醫師的追思禮拜吸引了許多來自各界的民眾參加,大家都希望能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回顧曾醫師的事蹟與心路歷程。隨著曾醫師的音樂詩篇在教會中迴響,許多與會者都不禁潸然淚下,懷念這位用生命詮釋愛與奉獻的醫師詩人。在曾醫師的影響下,許多人開始關心環境保護,並參與相關的社會運動,這也反映了他在世時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隨著這次告別追思禮拜的落幕,曾貴海醫師的精神將繼續激勵著後人,讓我們在面對環境與社會挑戰時,勇敢站出來,為愛與生命奮鬥。曾醫師的離去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一種力量的延續,激勵著我們去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詩人醫師曾貴海追思禮拜,賴清德總統致敬其綠色貢獻 Read More »

鋼鐵才子侯貞雄辭世,回顧其對台灣鋼鐵業的貢獻與慈善足跡

2023年8月18日,台灣鋼鐵業的先驅者,東和鋼鐵的榮譽董事長侯貞雄,享年86歲,圓滿結束了他豐富而有意義的一生。侯貞雄被譽為「鋼鐵才子」,是台灣鋼鐵產業的開創者之一,他的離世不僅是家人的損失,也是整個產業界的重大損失。侯貞雄於1970年代接手父親侯金堆創立的拆船公司,並成功轉型為東和鋼鐵,讓這家企業成為台灣鋼鐵業的重要一環。 侯貞雄的學歷背景同樣令人矚目,他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並獲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學位。這些學術成就為他日後的商業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公司初期,侯貞雄不僅引進先進設備,還率先設置連續鑄造機,推動公司股票上市,使東和鋼鐵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侯貞雄的成就不僅限於商業上的成功,他在社會公益方面的貢獻同樣令人敬佩。在1999年921地震後,他捐贈1萬噸H型鋼,協助災區重建,並免費提供結構設計,讓多所中小學能夠重建,成為全台最早發動認養重建災區中小學的企業家之一。此外,侯貞雄也熱心回饋母校,曾在嘉義高中87周年校慶時參加捐建科學大樓的揭牌儀式,表達對母校的感恩之情。 他的事業成就和慈善行為,都展現出侯貞雄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有擔當的社會責任者。他的精神和理念將繼續激勵著未來的企業家們,影響著整個台灣的鋼鐵產業及社會。 侯貞雄的辭世讓人深感惋惜,然而他的成就及影響力將會長存於人們心中。對於未來的鋼鐵業者來說,侯貞雄的經歷提供了寶貴的借鑒,不僅要追求商業成功,更要在取得成就的同時,關心社會,貢獻於大眾。

鋼鐵才子侯貞雄辭世,回顧其對台灣鋼鐵業的貢獻與慈善足跡 Read More »

港姐季軍吳文忻公開抗癌心路歷程,勇敢面對人生挑戰

49歲的女藝人吳文忻,曾於1998年榮獲香港小姐季軍,近日在媒體訪問中首度公開自己罹患乳癌的消息,震驚了許多粉絲和關注她的朋友。吳文忻在婚後逐漸淡出娛樂圈,專心於家庭和兩名女兒的教育,然而這次的健康挑戰讓她不得不重回聚光燈下,分享自己的故事。 吳文忻在訪問中提到,雖然面對癌症的診斷讓她感到無比恐懼,但她始終相信,勇敢面對才是最好的選擇。她回憶起自己在娛樂圈的日子,感慨萬千,從曾經的聚光燈下到如今的家庭生活,她的生命經歷充滿了起伏與轉變。 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吳文忻坦言,家人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力量來源。她的丈夫和孩子都非常關心她的健康,並一直陪伴在她身邊,讓她在艱難的時刻不再孤單。吳文忻也呼籲大家定期檢查身體,重視健康,因為早期發現可以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率。 她分享了自己在面對病魔時,如何調整心態,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吳文忻表示,儘管未來的路依然充滿挑戰,但她不會放棄,會努力克服這一切,並用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人。 吳文忻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生活點滴而受到了許多粉絲的支持,她感受到社會對癌症患者的關注和愛護,這讓她倍感欣慰。她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能讓更多人了解癌症的真相,並鼓勵他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勇敢站出來,尋求幫助,並互相扶持。 這次的公開發言不僅是吳文忻對抗癌症的宣言,更是一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對家庭的承諾。她表示,未來即使面對再多挑戰,她也會不斷前行,將更多的愛與希望傳遞給身邊的人。吳文忻的故事鼓舞了許多人,也讓大家更加重視健康與家庭的價值。 無論是作為一位母親、妻子還是曾經的藝人,吳文忻都在努力尋找生活的意義,並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經歷,為更多人帶來啟發與希望。面對未來的路,她充滿信心,期待能夠再次站在舞台上,與大家分享她的故事和生活。

港姐季軍吳文忻公開抗癌心路歷程,勇敢面對人生挑戰 Read More »

731部隊成員重返中國,公開懺悔歷史罪行

在清澈的藍天與白雲之下,94歲的原侵華日軍第731部隊成員清水英男,於黑龍江哈爾濱的「謝罪與不戰和平之碑」前雙手合十,向中國的受害者表達真誠的道歉。他在碑前祈福,懷念那些在731部隊罪行中失去的生命,並希望未來能夠實現和平。清水英男回憶起自己在731部隊的經歷,雖然當年他只是一名14歲的少年兵,但他目睹了無數殘酷的加害行為,這些記憶至今仍然讓他心痛不已。 在日本投降79周年前夕,清水英男的懺悔行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731部隊作為侵華日軍的一部分,對中國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無數家庭因其殘忍的實驗與暴行而破碎。受害者的家屬們仍在承受著心靈的創傷,清水英男的到來不僅是對歷史的反思,更是對未來和平的期許。 清水英男在訪問中強調,正視歷史是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他表示:“日本確確實實做了殘酷的加害行為,事實就是事實。正視歷史,祈願和平,是最該汲取的教訓。”他的言辭中流露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也反映出他對和平的渴望。 在這次重返中國的旅程中,清水英男不僅是以個人的身份進行懺悔,更是象徵著一種對過去罪行的承認與反省。他的行動引發了對731部隊歷史的討論,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這段歷史對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受害者的遺屬也表達了他們的心聲,儘管多年以來,這段歷史依然讓他們感到痛苦,但清水英男的懺悔讓他們看到了某種希望。他們希望,未來能夠在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讓歷史的傷痛不再重演,讓和平的種子在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 731部隊的歷史提醒著後人,戰爭的殘酷與暴行是不可被遺忘的,只有通過對過去的反思,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未來。清水英男的懺悔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但卻是邁向和解的重要一步。

731部隊成員重返中國,公開懺悔歷史罪行 Read More »

94歲前731部隊成員清水英男重返中國 懺悔指認歷史罪行

94歲的清水英男,曾身為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的成員,近日重返中國,特意前往位於哈爾濱的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和舊址,對於當年的罪行進行指認與懺悔。在這次充滿歷史意義的訪問中,清水英男坦承:「日本確確實實做了殘酷的加害行為,事實就是事實。」他強調,正視歷史、祈願和平,是當今社會最需要汲取的教訓。 清水英男在訪問中,面對731部隊曾經的罪行,毫不掩飾自己的懷疑與反思。他表示,身為當年部隊的一員,對於所參與的非人道行為深感羞愧,並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行動,讓更多人認識到歷史的真相。他指出,這次回到中國是突破了重重困難的結果,目的是希望日本當局能夠正視歷史,對於過去的侵略行為做出深刻的反省。 731部隊以其殘酷的人體實驗而聞名,這些實驗的受害者多數是無辜的中國平民。清水英男的懺悔行為似乎在呼籲世人關注過去的歷史,並對未來的和平寄予厚望。他的言辭中透露出一種強烈的悔恨與希望,反映了對於歷史的正視是如何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課題。 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對於歷史的認識與反思顯得尤為重要。清水英男的行動是對當年731部隊罪行的再次揭露,他希望透過個人的懺悔,喚起更多人對歷史的關注與思考,以免重蹈覆轍。這不僅是對於過去的反省,更是對未來和平的期許。

94歲前731部隊成員清水英男重返中國 懺悔指認歷史罪行 Read More »

南韓體育代表團成團儀式 隆重舉行 出征2024巴黎殘奧會

2024巴黎殘奧會的南韓體育代表團於8月12日在首爾奧林匹克公園酒店隆重舉行了成團儀式,為即將到來的盛會揭開序幕。此次儀式吸引了多位重要人士出席,包括大韓殘疾人體育會會長及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並展現了對運動員的支持與鼓勵。 在儀式上,會長強調了南韓運動員面對挑戰的勇氣與毅力,並鼓勵他們在賽場上展現最佳表現。他表示,這次的殘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事,更是讓全世界關注殘障運動員能力的機會,期望南韓的選手能為國爭光。 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也在致辭中提到,政府將全力支持運動員的訓練與準備,並呼籲全國人民共同為運動員加油。他指出,殘奧會是展現社會對殘障人士關懷的重要平台,並希望這樣的活動能促進社會對殘障人士的理解與包容。 成團儀式上,運動員們面帶笑容,身著代表隊制服,展現出無畏挑戰的精神。隨著國歌響起,運動員們共同宣誓,堅定了他們在殘奧會上爭取佳績的決心。這一刻,不僅是他們個人奮鬥的象徵,也是南韓對殘障運動的重視與支持。 殘奧會不僅是體育競技的舞台,更是彰顯人類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徵。南韓代表團的成團儀式,為即將到來的巴黎殘奧會注入了無限期待。運動員們的每一分努力,背後都有著無數的汗水與堅持,這份毅力將在殘奧會的賽場上閃耀光芒。無論成績如何,這些運動員都將成為眾人心中的英雄,展現出真正的運動精神與人道主義的價值。 隨著賽事的臨近,南韓的殘奧運動員們正在全力以赴地進行訓練,準備迎接這場全球殘障運動的盛宴。全國人民也在積極響應,為運動員們加油助威。期待在2024年的巴黎殘奧會上,南韓選手們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展現出他們的風采與實力。

南韓體育代表團成團儀式 隆重舉行 出征2024巴黎殘奧會 Read More »

烏克蘭電影系列影像交流活動在北京啟幕

在全球目光聚焦烏克蘭的當下,烏克蘭駐中國大使館攜手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及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將於本月10日下午在北京舉辦一場別具意義的「烏克蘭電影系列影像交流」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透過電影的藝術形式,促進中烏文化的交流與理解,並引起人們對烏克蘭當前情勢的關注。 活動將展映兩部精選的烏克蘭電影,這些影片不僅展示了烏克蘭豐富的文化底蘊,也真實地反映了當地人民在困難時期的生活與奮鬥。電影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媒介,能夠打破文化的障礙,讓觀眾從不同的視角理解烏克蘭的歷史與現實。 除了電影放映,活動還將舉辦座談會,邀請電影導演、文化工作者及學者參與討論,分享他們對於烏克蘭電影的見解與體會,並探討文化交流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透過這樣的互動,參與者將能更深入地了解烏克蘭的文化與藝術,並促進中烏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 同時,來自羅馬的烏克蘭教堂也發起了人道主義行動,運送滿載衣物、藥品及食物的卡車,尤其是金槍魚罐頭,旨在幫助那些在戰爭中受苦的民眾。這些物資的運送和分發工作由教宗賑濟所負責,展現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人民的關懷與支持。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支持與聲援的象徵。透過電影,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烏克蘭的情感與歷史,並在不同文化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能讓更多人關注烏克蘭的情況,並為和平的實現貢獻一份力量。

烏克蘭電影系列影像交流活動在北京啟幕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